付费文:为什么跨越阶层那么难?

付费文:为什么跨越阶层那么难?插图1

同样是AI总结的,以西贝老板在预制菜事件中的应对为引子,点名西贝老板在即将融资上市的关键时刻,面对突发舆情情绪化决策带来荒诞效果的案例,引出核心议题,跨越阶层为什么那么难

开篇引子

文章以 2025 年 9 月西贝贾老板事件为切入点,指出贾老板虽已是年收入 60 亿、员工上万人的金字塔尖人群,却仍执着于 “跨越阶层”—— 通过上市实现从 “企业” 到 “资本” 的跃迁。

这种执念使其在面对可能影响目标的事件时,完全被情绪控制,做出 “自杀式公关” 等不理智决策。

文中提到,当情绪升起时,便是执着表现最明显的时候,此时智慧会减少甚至消失,人容易做出平时不会做的愚蠢事,这也成为引出 “为何跨越阶层如此难” 这一核心议题的关键铺垫。

同时,文章还指出,越是金字塔上端的人,越渴望阶层跨越,例如地级市正厅级领导多数也想突破到部级,进一步说明阶层跨越需求的普遍性。

核心理论 :十二级社会阶层模型

该模型为作者 99% 原创,2016 年初步成型,十年间历经三次迭代,以 “资源调动能力”(涵盖政治权利、财富权利、影响力)为统一度量衡,结合二八法则(80% 社会财富集中在 20% 人手中,阶层划分遵循此逻辑)、国民总时间(GDT,时间是绝对刚性约束的社会资源终极战场)、影响力理论(能将想法植入他人认知即可支配他人与资源)构建而成,将社会人群划分为 12 个阶层,各阶层特征如下:

  1. Lv1 – 普通群众:人数 11 亿 2000 万人,资源调动总量 400 万亿,是社会最基础的细胞,岗位具有高度可替代性,意见易被忽视。生活轨迹固定,为生计奔波,追求稳定收入、温暖家庭与平安喜乐,幸福感和安全感依赖社会稳定,抗风险能力弱,多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代教育。
  2. Lv2 – 普通中产:人数 2 亿 2400 万人,资源调动总量 320 万亿,标准为副科级影响力、个人资产超 100 万或影响力 160。拥有 “生活缓冲垫”(如几十万存款、还贷中的房产、商业保险),注重生活品质,会消费星巴克、年度假、投入子女教育,但资产多沉淀于房产,可支配流动资金有限,面临大病、裁员、投资失误等风险,焦虑且脆弱,处于 “害怕失去” 的状态,本质是 “高级打工仔”。
  3. Lv3 – 关键 4%:人数 4500 万人,资源调动总量 240 万亿,标准为正科级资源调动能力、个人资产超 500 万或影响力 800。站在全社会前 4%,摆脱生存层面担忧,经济从容,可能已还清房贷,拥有丰厚积蓄与优质资产配置,无需为维持体面过度消耗。幸福感较高,拥有 “选择的自由”,可从容规划人生、培养兴趣,社交圈稳定优质,能获得有效信息与资源互助。
  4. Lv4 – 社会中坚:人数 900 万人,资源调动总量 200 万亿,标准为副处级资源调动能力、个人资产超 2000 万或影响力 3200。百里挑一,完全实现财务自由,生活品质无需担忧,开始思考 “影响力” 与 “传承” 议题。决策能影响科室、部门或数百人公司的命运,向上攀登路径模糊陡峭,面临 “安于现状” 或 “赌上一切冲击更高阶层” 的抉择,且权力地位、商业关系网等 “软实力” 极难传承给子女。
  5. Lv5 – 社会骨干:人数 180 万人,资源调动总量 160 万亿,标准为正处级资源调动能力、70% 经济界人士直接控制企业规模超 1 亿或影响力 1.6 万。真正意义上 “从政” 或 “从商”,拥有自**,能决定事业航向,决策影响成百上千个家庭的生计与福祉。日程被会议、宴请与决策填满,时间成为稀缺资源,社交圈成为推行意志、实现抱负的工具,同时面临复杂利益博弈与严峻道德考验,站在 “继续向上攀登” 或 “触碰天花板” 的人生分水岭。
  6. Lv6 – 区域领导者:人数 40 万人,资源调动总量 120 万亿,标准为副厅级资源调动能力、60% 经济界人士直接控制企业规模超 5 亿或影响力 8 万。核心职责从 “怎么做”(亲自处理具体事务)转变为 “做什么” 和 “谁来做”(从方案中选最优解、分配资源确保执行),无需处理具体事务,面对经过提炼的决策选项。拥有决策权但未必是 “最终责任人”,需在信息不完备时依靠经验与直觉做决策,面临决策带来的自由与孤独。
  7. Lv7 – 区域掌控者:人数 8 万人,资源调动总量 100 万亿,标准为正厅级资源调动能力、50% 经济界人士直接控制企业规模超 20 亿或影响力 32 万。拥有决策权力的同时,肩负决策的全部责任,意志能实质性塑造城市、重要领域或大型企业的面貌。体会 “高处不胜寒”,每一个抉择都关联上万名员工岗位、区域税收与土地发展轨迹,需在利益集团诉求与宏观战略间找平衡点,谨慎与远见是关键生存技能。
  8. Lv8 – 行业领导者:人数 15000 人,资源调动总量 80 万亿,标准为副部级资源调动能力、40% 经济界人士直接控制企业规模超 100 亿或影响力 160 万。舞台从区域扩展至整个行业,思考行业发展方向、技术路径与生态健康,需具备前瞻性视野、构建联盟应对挑战。名字常出现在行业峰会,观点被媒体引用,拥有一定规则制定权,参与起草行业标准或政策建议,但也面临全球市场波动、颠覆性技术、国家战略调整等风险,需扮演战略家角色。
  9. Lv9 – 行业掌控者:人数 3000 人,资源调动总量 60 万亿,标准为正部级资源调动能力、30% 经济界人士直接控制企业规模超 500 亿或影响力 800 万。所在单位(核心部委或商业帝国)是领域规则的化身,能定义、塑造行业,行业准入标准、技术路线、竞争格局、利润分配模式均受其影响。决策决定行业兴衰周期,影响数百万就业与万亿级资本流向,频繁与更高层级决策者交流,意见成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重要参考,个人命运与行业、国运紧密交织,身处巨大漩涡中心。
  10. Lv10 – 领域领导者:人数 600 人,资源调动总量 50 万亿,标准为中央委员及仍在世的政治局委员资源调动能力、20% 经济界人士直接控制企业规模超 2000 亿或影响力 3200 万。影响力具备 “全国性”,一举一动可能成为财经新闻头条,政策主张或商业战略被智库与竞争对手研究。领导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(金融、能源、交通、科技等),决策影响国家竞争力与国际市场神经,社交圈为顶级,有机会在最高级别会议为国家前途建言,个人命运完全融入国家发展洪流,肩负历史责任。
  11. Lv11 – 领域掌控者:人数 120 人,资源调动总量 40 万亿,标准为政治局委员及仍在世的副国级资源调动能力、10% 经济界人士直接控制企业规模超 1 万亿或影响力 1.6 亿。是一个或多个关键领域的最终掌控者,职责从 “提建议” 转变为 “做关乎国运的最终选择”,资源调动能力以万亿计,决策可能重塑产业未来、影响国际关系格局、决定亿万国民福祉。面对世界最复杂棘手的难题,无先例可循,承担顶层设计任务,名字为关注时政的国民熟知,逝世会举世皆知,生命与国家历史紧密相连。
  12. Lv12 – 国家掌控者:人数 20 人,资源调动总量 200 万亿,标准为政治局常委及仍在世的正国级领导,无经济界人士。站在国家最高处,思考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的航向、国际竞争中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空间,决策将载入史册,接受后人评说。肩负全球最庞大复杂的治理任务,身边围绕顶级智囊,但最终拍板的孤独需独自承担,名字是时代符号,资源调动能力现象级,本质是人民赋予、服务人民的千斤重担。

阶层跨越的难点:本质是 “自我革命”

阶层跨越的难度并非源于努力不足,而是每一次跃迁都需实现 “能力、圈子、认知” 的全面重塑,需否定过往赖以成功的经验,文中以三个关键跃迁节点为例具体说明:

  1. Lv1-Lv2:从 “体力 / 时间思维” 到 “技能 / 管理思维”
    • 能力重塑:Lv1 依赖体力或时间换取收入,成功经验是 “更勤奋、更专注”;而 Lv2 核心价值是 “难以替代的技能或初级管理能力”(如程序员的架构能力、文员的协调能力),需从 “执行者” 转变为 “思考者 / 组织者”,投入时间学习新技能,但短期收入下降与学习不适易让人放弃。
    • 圈子重塑:Lv1 社交圈多为工友、同乡,交流内容局限于生活琐事与短期工作;Lv2 需融入行业圈、培训班同学圈,交流行业动态与职业发展,易因缺乏共同语言被原有圈子孤立,难以快速融入新圈子。
    • 认知重塑:需打破 “努力 = 回报” 的线性思维,建立 “选择 > 努力”“技能 > 时间” 的认知,理解 “单位时间价值” 比延长工作时间更重要,从 “关注做事完成” 转向 “关注做事质量与自身价值展现”,这对习惯确定性回报的 Lv1 人群而言,相当于世界观重构。
  2. Lv4-Lv5:从 “系统内优秀执行者” 到 “自主决策者”
    • 能力重塑:Lv4 是系统内佼佼者,成功经验是 “在规则内最大化利用资源、解决具体业务问题”,能力核心是 “专业深度”;Lv5 需具备 “判断广度”,无需亲自做技术、谈业务,但要能判断技术方向、制定谈判底线与战略,需放弃引以为傲的专业优势,拥抱风险评估、战略规划等陌生领域。
    • 圈子重塑:Lv4 社交圈是基于业务往来的 “协作圈”;Lv5 需进入 “决策圈”“资本圈”,与银行家、投资人、跨领域决策者打交道,交流内容从具体项目执行转向宏观趋势、政策风向、资本运作,过往 “业务伙伴” 难以进入新圈子,需在更高维度博弈中重新建立信用与价值。
    • 认知重塑:需从 “责任规避”(执行失误有上级承担)转向 “责任承担”(自己成为 “高个子”),接受 “很多决策没有完美答案,需在信息不完备时靠勇气与直觉拍板,并承受失败代价”,这与 Lv4 “在规则内追求最优解” 的思维相悖,反人性且难以适应。
  3. Lv8-Lv9:从 “行业领导者” 到 “规则制定者”
    • 能力重塑:Lv8 是行业 “顶级玩家”,成功经验是 “在现有规则内做到极致、通过竞争打败对手”,能力核心是 “市场竞争与行业洞察”;Lv9 需具备 “政治游说、生态构建与标准垄断能力”,工作重点从 “造好产品、满足客户” 转向 “推动技术成为行业标准、与**共舞影响产业政策”,需从 “企业家” 转变为 “产业政治家”。
    • 圈子重塑:Lv8 社交圈是其他行业巨头、资本市场;Lv9 需进入国家部委圈、智库圈、全球性权力网络,交流逻辑超越商业竞争合作,上升到国家战略与全球博弈层面,需与制定法律、政策的人平起平坐,共同商议行业未来。
    • 认知重塑:需从 “竞争思维” 彻底转向 “垄断思维 / 统治思维”,理解 “最高级的商业不是赢得战斗,而是让战争失去意义”,愿放弃短期市场利益换取长远结构性统治地位,思考核心从 “企业利润” 转向 “行业秩序与格局”,相当于背叛过往所有商业信条。

阶层跨越的确定性方**:重塑 “生活结构”

文中提出,跨越阶层的核心方**是主动、系统地 “改变生活结构”(结构如同河床,决定个人发展方向与速度),具体可从三个维度展开:

  1. 重塑 “环境结构”:脱离旧有引力场
    • 物理环境:环境对人有强大塑造力,若想从 Lv1 跃升至 Lv2,需远离 “短期主义、即时满足” 的环境(如嘈杂工棚),搬到有学习氛围的社区,多去图书馆、咖啡馆等利于学习的场所,减少环境对阶层跃升的阻碍。
    • 信息环境:摄入的信息决定认知层次,需果断切断短视频、八卦等消耗注意力、仅提供情绪价值却无营养的信息源,系统构建信息体系,主动接触专业知识、学术论文、深度分析、历史经典,避免手机成为脱离旧阶层的最大障碍。
    • 职业环境:若当前职业环境无法提供成长所需的挑战与学习机会,即使暂时舒适,也属于 “固化当前阶层的牢笼”,需勇敢跳槽、转行,进入发展更快的赛道或更愿意培养人的组织,为阶层跨越创造外部条件。
  2. 重塑 “时间结构”:投入 “高价值循环”
    • 时间用途转变:时间是最宝贵的非可再生资源,阶层越高时间单价越高。需减少纯娱乐、消遣的 “消费时间”,增加用于学习、思考、构建人脉、锻炼身体的 “投资时间”,例如 Lv1-Lv2 投资时间学习技能,Lv4-Lv5 投资时间做战略思考与高端社交。
    • 构建增强回路:将时间投入能产生长期复利的事情,如撰写深度行业分析(锻炼思考能力、提升专业影响力)、与顶尖专家深入交流(获取高维认知、拓展人脉),这些事虽无直接短期回报,但能相互促进,形成持续上升的良性循环。
    • 时间优化高级形式:当具备一定能力与经济基础后,要学会用金钱购买他人时间(如叫外卖、聘请助理),从做饭、处理杂事等低价值时间消耗中解放,将更多时间投入到能提升资源调动能力、助力阶层跨越的高价值活动中。
  3. 重塑 “社交结构”:构建 “战略资源网络”
    • 主动构建圈子:个人财富与地位约等于常交往五个人的平均值,圈子决定信息天花板与机会边界。不应被动接受同学、同事、邻居等 “地理 / 血缘偶然性” 形成的圈子,而要基于下一阶段目标主动搭建圈子(如想做管理者就接触管理者,想创业就融入创业者社群)。
    • 以价值换机会:进入更高圈子的 “门票” 不是讨好与巴结,而是 “提供价值”,可通过专业能力、独特视角、高效执行力甚至积极情绪能量,成为 “价值连接器”,让自己被更高层级的社交网络需要,从而获得融入机会。
    • 筛选高质量社交:需珍惜能 “刺痛自己”、挑战固有认知的朋友,远离只会一起抱怨、让人 “舒适” 却无成长的伙伴。高质量社交应带来适度压力与不适,但事后能让人回味无穷、获得成长,助力认知与能力提升。

人生的意义不只是阶层攀登

文章强调,人生意义不应等同于 “不断向上攀登阶层”,具体从以下维度展开:

  1. 攀登的局限性
    • 代价与效用失衡:每向上一个阶层,需付出的时间、精力、健康、情感代价呈指数级增加,但幸福感增量却逐渐微薄。例如 Lv1 到 Lv2 幸福感可能飙升,Lv4 到 Lv5 获得权力与自主的同时背负沉重责任与焦虑,Lv9 以上虽有巨大影响力,却可能失去个人生活、家庭幸福与内心宁静,为 “更高阶层” 押上全部生活质量并不划算。
    • 人生脆弱扁平:社会阶层是基于 “资源调动能力” 的单一评价体系,无法衡量生命全部价值。若将人生意义仅绑定阶层攀登,一旦在该维度受挫(如晋升失败、商业破产),整个生命意义体系便会崩塌;而多元生活(如同时是幸福父亲、公益志愿者)能让人生更立体丰盈,更具韧性。
  2. 多元人生意义
    • 横向探索优先: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,意义在于 “横向探索” 而非 “纵向攀爬”,在确保基本生存后,可将精力投入学习艺术、掌握乐器、游历世界、深入亲密关系、培养无功利爱好等领域,拓展生命宽度与韧性,成为更完整的人。
    • 立足 “小生境” 的价值:并非所有人都需成为 “参天大树”,找到适合自己的 “小生境” 并获得满足与幸福,也是一种智慧。例如 Lv2 咖啡师若能做出镇上最好的咖啡、成为社区信息枢纽,其人生意义感未必低于焦虑的 Lv6 高管;个人世界的中心应是所爱之人、内心热爱,而非在宏大叙事中的阶层坐标。
    • 利用现有资源创造小价值:阶层跨越的核心不是 “向上调动更多资源”,而是 “利用已有资源带来积极改变”。如 Lv5 企业主善待员工、让员工有尊严生活,Lv2 教师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焰,这些 “温暖身边方寸之地” 的行为,与影响国家的行为同样具有崇高价值。
    • 内心秩序与和谐:所有结构中最根本的是内心结构,向外攀登永无止境,易带来永恒焦虑;而通过阅读、冥想、自省构建内在有序、平和、自足的精神世界,能获得真正不假外物的自由与安宁,这种幸福与社会阶层无绝对关联。

 

 

原创文章。作者:阿蓝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xhllsys.com/46080.html

上一篇 1小时前
下一篇 10分钟前

相关推荐

关注微信
关注微信
注册会员
返回顶部